“疫”起科普|開展愛國衛生運動,遠離新型冠狀病毒
2022年4月
也是我國的第34個愛國衛生月
我們應該如何開展愛國衛生運動?
在家可通過以下方式參與:
1環境清潔“搞”起來
人人動手開展室內外環境大掃除,清理日常垃圾清除衛生死角,不隨地吐痰,不亂扔亂倒。積極踐行良好衛生習慣,確保環境衛生保平安。
2衛生死角“堵”起來
室內外不堆積雜物,妥善儲存食物、及時清倒垃圾,封堵所有直徑大于0.6厘米的孔、洞、縫,使老鼠“入室無門”。
3翻盆倒罐“動”起來
清除各種積水和積水容器,水培植物每隔七天換水洗瓶,控制蚊蟲孳生,房間適時安裝紗門紗窗。
4除害技巧“學”起來
潮濕環境容易滋生細菌,室內應注意通風,保持干燥;減少病媒生物傳播途徑,殺滅老鼠除越冬蚊蟲。
5防傳染,三“不要”
不要去人群密集場所;不要接觸野生動物;不要吃野生動物。最大限度地降低被傳染的風險。
公筷公勺
在公共場所就餐,自覺使用公筷餐食等餐食的衛生禮儀應成為公眾的共識與自覺。
我們建議在家吃飯時:
1固定餐具:
每個家庭成員有自己的碗、筷子、勺子、水杯,外形或顏色上容易辨別。
2踐行分餐:
把做好的飯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員的盤子、碗里面,大家只是圍坐在桌子上一起吃飯。
3公筷公勺:
每個人使用自己的碗、筷子和勺子吃飯,在每個菜盤、盆、鍋等盛食物的容器上,放上公筷公勺,每個人都用公勺公筷夾、盛食物。
4兒童喂養鼓勵孩子盡早獨立進食:
對不能自主進食的嬰幼兒,家長或監護人一定要用適當的方式感覺孩子食物的溫度,嚴格禁止家長或監護人口對口喂食孩子、與孩子共用餐具等做法。
我們建議餐館就餐時:
1提倡帶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,
把餐館的餐具作為公筷公勺。
2使用餐館的餐具,主動要求在每個菜盤、盆、鍋等盛食物的容器上配備公筷公勺。
我們還要注意:
1在日常生活中與人打電話或敘談時要顧及到時間、地點和旁人的感受。
2咳嗽、打噴嚏時用餐巾紙遮住
不讓唾沫橫飛。
3我們還要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、生活習慣,注意健康飲食,改變不良生活習慣,做好疾病預防等等。